從玫瑰堂出來,我們繼續在這一片熱鬧的地域中行走,穿梭各種現代化的名品商店與各種膚色的遊人或住民之間。這裡不是downtown(或者它就是),卻有著市中心一樣的人群,被包在建築物裡分明追趕西方潮流的色彩,還有在遊客和西方流行夾縫中以斑斕色彩努力彰顯自身的傳統攤販。
這是一段有趣的路。在馬路上呼吸人群中的汗味體味街邊食物飄出的香味以及各種原本就屬於這個城的味道,無疑是一種最直接進入當地生活的方式。
上上下下的坡路是不可避免的,炙熱的太陽跟厚重的行李讓我越來越覺得煩躁。直到我們終於來到了主教座堂前,我再也提不起興致走進去裡面看,而是一屁股坐在廣場外面的椅子上休息。
一方面是覺得太疲累,另一方面,這個廣場帶給我的感覺不知道為何想到「托斯卡尼的豔陽下」。說真的,兩者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太過晴朗的天空下主教座堂太過耀眼的白色,一瞬間好像把一路上汗流夾背的陰霾都曬開了。而圍著廣場的矮牆上貼著瓷磚的風格,有一點中東,又有一點地中海,探過白色磁磚牆伸出來的紅色扶桑花又好像這裡是充滿南國風情的小島。
離開廣場前還是到教堂門口探了探腦袋照了幾張照片,裡面典雅素淨的風格跟其它澳門的教堂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不知道是我不識貨還是怎樣,主教座堂的外面比它的內部更讓人覺得平靜。
廣場的兩邊各有小路向下探去,我們選擇了與來時相對的那一條路。離開廣場前站在廣場的邊緣看著下探的路徑,彷彿是從腳下溜出去一般。每個週日的禮拜,虔誠的教徒是懷著怎樣的信仰爬上小徑參加禮拜的呢?但現實是,這條小路上盤據著好吃的店家,其存在的意義讓我根本不及去懷想百年沉澱的時光或是如何令人動容的信仰,滿腦子全是跟食物有關的事。首先是炎炎夏日怎麼可以不來檸檬車露呢?
白色為基調的店門口透出裡面淡色系的裝潢,炎夏中的沁涼就隨著這抹色彩從店面中透出來。我們迅速的決定好口味、付費,然後千辛萬苦找到一個可以坐下來享用的石椅(沒錯就是千辛萬苦,因為人潮太多了整條路上的石椅都被佔滿了)。原味本身就酸酸甜甜,比台灣的ㄔㄨㄚˋ冰細緻,但又有冰淇淋所做不到的顆粒感,一口咬下去沁涼入脾。至於藍梅口味就十分的藍梅。總之做為炎夏甜品,這一道可以說是滿分。
檸檬車路的斜前方就是著名的恆友魚蛋。看妳一直躍躍欲試的樣子害我本來也很想跟進,但一發現沒有不辣的口味後,馬上打消這個念頭。但妳還是一直勸我一起來嘛,「有小辣啊應該不會很辣」。但深知自己吃辣的能力就跟剛出生的嬰兒跑百米賽跑的能力一樣,我還是堅定的拒絕了。
還好有拒絕。經過大排長龍後好不容易買到手的小辣魚蛋,連妳也吃不消。「這哪是小辣啊」的一直大叫,表情的痛苦程度大概是剛剛爬坡時的好幾百倍。只能說,再怎麼好吃的食物,如果無法下嚥的話都是白搭。
同一條路上除了美食,還有古蹟盧家大屋。盧家大屋的外磚呈現一種很微妙的灰綠色,有點像軍綠但又不是那麼的純,看起來確實很有古樸的感覺。但今天早上才離開鄭家大屋,盧家大屋在規模上與鄭家大屋相比實在遜色許多,能參觀的也就只有小小的建築本身。當然我不知道的是是否這也是拆遷以後僅存的規模,只能說座落於主教座堂前和各種小吃名店處於一室,卻實很有一種大隱隱於世,但又不夠過癮的感覺。
大屋的本身當然也有雕花和彩繪玻璃,木板和二樓空間裡飄浮的灰塵也可以顯現出它的年紀,但我覺得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天井的設計,讓本來狹小又採光不佳的空間突然開闊了起來。
如果說天井是狹小房子最好的設計,那生命不夠寬廣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來開一口天井咧?我一邊抱著這樣的疑問,一邊頂著滿身大汗,依照妳的帶領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
----------------------------------畢格‧芙勞爾分格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