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日本中世紀歷史的人應該對「一揆」一詞不陌生。「一揆」這個詞源於孟子。「揆」指的是手段及方法,「一揆」在平安時代即意指同一手段,到了鎌倉時代則衍繹為為了同一目標而聚集的團體。日本的南北朝時代開始,以一揆指稱武裝組織的例子開始增加,像是太平記中有提到的白旗一揆、赤旗一揆、平一揆...等等,到了室町時代則有「土一揆」、「徳政一揆」、「国人一揆」的出現。
但讓「一揆」一詞在日本史上變成必考字彙的,該歸功於「一向一揆」(註4)。
一向一揆(いっこういっき)是戰國時代浄土真宗本願寺教團(又稱一向宗)的信徒為了抵抗政權而組織的武裝運動。日本史上第一次的一向一揆發生於近江,但規模不大。後來戰火延燒到北陸,從越中的一向一揆(西元1480年)開始,到最出名的加賀一向一揆(西元1488年),兩個運動都延燒了將近百年的時間,讓各個驍勇善戰的戰國大名頭痛不已。
今晚我要拜訪的金澤城就與加賀一向一揆有著深遠的關係。
當力圖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終於攻破了加賀一向一揆後,這個堅實的基地當然不會被放棄。在紛紛擾擾的日本戰國時代,被犀川和淺野川夾出的小立野台地簡直是個不可多得的先天寶地,怎麼可能放任它荒廢呢。於是信長將尾山御坊交給了佐久間盛政來建構城池,也就是金澤城的前身。蓋完城的盛政執掌了此城3年(西元1580年至西元1583年),開拓了尾山八町(初期的城下町)和河道,為整個金澤城打下了基礎(註2)。
後來盛政敗給秀吉之後,金澤城就被交給了前田利家。天正11年(西元1583年),前田利家入主金澤城,找來了高山右近來指導築城。文禄元年(1592年),前田家開始了大規模的整修工事,將曲輪和護城河擴張,並蓋起了五重天守和設置在城郭上的櫓(註1)。
但城建好後的日子並非一帆風順,先是歷經了幾次火災,在寬永8年(西元1631年)的火災後,原本在城內的武家建築被移出城外,1759年的火災又再把整個城燒得精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金澤城,多是那場火災後再建的結果(註1)。但再此之後,金澤城又陸續有祝融之災的發生,燒燒建建燒燒建建,倒也還是維持了今日我們能看到的規模。
雖然金澤城原來是尾山御坊的舊跡,但是佐久間盛政在建城的時候為了避免一向一揆的印象長留於世人心中,因此刻意選擇了室町時代就有的地名「金澤」來做為新城的稱呼。但之後入主的前田家是豐臣秀吉的重臣,入主金澤之後便不願使用和秀吉敵對的佐久間用的城名,因此還是把城名定做了「尾山」。只是彼時「金澤」一名已廣為人知,「尾山城」一名難以取代大家對金澤的認知度,最後還是順從了潮流,金澤城一名就這樣被留了下來(註1)。
跟結界一樣。
除此之外,金澤城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是沒有天守閣的。最早前田利家入城的時候是有建天守的,但在幾次的大火、重建、大火的反覆之下,最終就不再建造天守,整個城的重心也放在二之丸上。金澤城現存的重要遺跡中,除了石川門以外,還有表門、三十間長屋、鶴丸蒼庫、切手門、東照権現(現尾崎神社)、二之丸的唐門看能舞台,以及玉泉院的丸太鼓塀。
今天在城內有辦免費的音樂會。
音樂會的場地在城牆的一個櫓內。平時應該是做為遊客中心另兼演奏廳吧。爬上小小的木棧階梯,雖然外觀實堅實的白牆灰瓦,但室內的演奏廳卻以木材裝修,散發一種溫暖的感覺。
是小提琴的音樂會,蠻有趣的在一個日式城廓建築中聽到西洋代表弦樂器之一的演奏,並不覺得有違和感。事隔多年,我已經不記得當天的演奏,但記得音樂會結束後走出演奏廳,踏在木棧道上看到的就是城牆圍出的草坪以及皎潔的月亮,讓人覺得十分平靜。
五百年前在此地抗爭極權的人們,是否有想過當歲月轉過了五百個年頭,這個小小的台地竟成為全球知名的景點。話說五百年前的人們認知的世界又是什麼呢?日本這個島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地方,亦或是,就是一個可以俯瞰家鄉的小丘,就是他們來說就像擁有了全世界一般呢?
我懶得去翻史書,今天晚上就到此為止吧。
註1. 維基百科,金沢城,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87%91%E6%B2%A2%E5%9F%8E
註2. 金沢城公園,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anazawajou/
註3. 旅ぐるたび,Feb.14.2019,金沢城と兼六園の見どころを地元ガイドと巡る!加
賀百万石の魅力に迫ってきた,https://gurutabi.gnavi.co.jp/a/a_2805/
註4. 維基百科,一揆,https://ja.wikipedia.org/wiki/%E4%B8%80%E6%8F%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