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長政親送妻女出城的遺跡上,我不禁想,我的二十八歲,會在幹什麼呢?
離開近江八幡後,車子從國道一路拐彎拐彎再拐彎,風景也從民宅、工廠,換成一片又一片相連的田野。從車窗望出去是一個又一個拔地而起的山頭,每一座都不算高聳卻又自成相互對峙的氣勢。我知道,我們的目的地就藏在這其中一個山嶺之中。
這種不一樣的風景也有可能是來自於我對末代城主淺井長政的幻想。不管是被拍成偶像劇的大河劇,或是一般的史料中,都把淺井長政形容成戰國第一美男,堪配他身為戰國第一美人的妻子阿市。但走進山腳下的史料館,看到裡面長政的畫像以後不禁讓我倒退三步:長這樣也是戰國第一美男嗎?難不成是老了以後的畫像?然後在生卒年的前方掐指一算,這傢伙過世的時候才二十八歲。
以現代的審美標準,如果我可以選擇,絕對不想嫁給二十八歲長成這樣的人。但我對
他容貌的失望,瞬間就被對「二十八歲」感到的震驚給取代了。
十五歲元服上戰場在當時可能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在這樣混亂的世道中,十五歲的(美男子)淺井長政不但守住了原有的領地,甚至還逐步的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十五歲我還在玩青春少女扮家家酒的遊戲時,五百多年前的他的遊戲,是為存活而不得不殘忍的戰場。他的家家酒,不是摔不痛打不壞的塑膠人偶,而是每一個決斷都可能真實地血洗數千生民。
織田軍佈陣處 |
應該感到驚豔嗎?
西元1573年(天正元年),織田信長再次率軍攻打小谷城。這次他準備了五萬大軍,依然無法輕鬆取勝。最後,當年還叫做羽柴秀吉的豐臣秀吉直接攻打南北狹長的小谷城的中央部京極丸的位置,導致位於京極丸前方的本丸長政軍以及位於京極丸後方的小丸久政軍被分斷,失去連結的父子兩最後導致小谷城全城陷落,一代大名就此消失於歷史舞台。
這能算是「道」嗎?根本就是在土石堆上手腳併用的前進。登山杖根本就沒有協助的作用,只能拿在手上往上爬。那一瞬間甚至有點痛恨起掛在脖子上的相機,因為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手或立足點照相,卻還要顧慮在手腳併用的過程中是不是會損壞到相機。
除了難以辨識的基座,小谷城的大部分,可以說是什麼都不剩。
秀吉帶著五萬大軍攻下小谷城後,做為他的獎賞,信長把小谷城給了他。但是秀吉認為身為山城的小谷城在交通上有諸多不便,因此並沒有留下這裡,而是另築長濱城使用。就這樣,在小谷城被攻陷三年後,正式廢城。今日我們雖然還可見到石垣的殘跡,但是建築本體卻是幾乎都沒有了。我悄悄地走進一個日本團之中,假意我是他們的團員一起聽著導覽,用著我殘破的日文聽力依稀地猜測哪一片堆疊的石垣曾是哪個建築體的一部分?
之前大河劇現地拍攝的告示牌仍插在泥土地上。當年盤踞整個山頭的小谷城,縱有再強大的英姿,也都在權力的更迭下消聲匿跡。小谷城難攻的反面就是難達,但一停下來回頭望,面前的風景會使你一時之間無法再前進。是心理作用嗎?還是那天的水氣特別充足,我總覺得從小谷城跡望出去阡陌相連的水田,比起在安土城看到的風景更加地溫柔氤氳。
水田再往下,竹生島靜靜地安立於琵琶湖北方湖面上。以淺井家為代表,這座島是許多戰國大名信仰的依歸,島上的寶嚴寺祭祀著的弁才天是日本三大弁才天之一。弁才天也是七福神中象徵口才、音樂以及水的女神。被水包圍著的竹生島,與被水滋養著的古近江國,這是小谷城遺址上可以看到最美麗的風景。
我想淺井長政最後要告別的,不只是他的妻女,應該也包括琵琶湖吧。實際登山一看,漸漸能體會為什麼大河劇裡要發瘋似地強調公主們對琵琶湖的愛了。縱使不一定符合史實,也許這也是作家親自看過這樣的風景以後所得到的聯想吧。
爬到最後的一段路時其實我和友人有發現另一條美好的柏油路從山的另一頭繞上來,如果我們一開始沒有選擇恐怖的追手道的話,其實應該會好爬非常非常多,但柏油路畢竟有損歷史情懷(自以為),能夠踏跡於荒煙漫草之中,雖然差點以為自己會放棄了,總是憑著一股勁完成了上山的路。但由於上山真的消耗我們太多體力了,最後只能靠著友人厚著臉皮去問當地的Tour團是否可以讓我們一起坐他們的遊覽車沿柏油路下山。好在雖然Tour團的人數是配合遊覽車坐位的,但因為車子上總是有加位的椅子,我們得以選用了一條最便利舒適的方式向小谷城告別。
西元1615年,當她看著自己的夫家在大阪夏之陣中終結了豐臣家,並逼得自己的姐姐和是外甥也是女婿的豐臣秀賴自殺時,不知道她是否也曾感慨這樣的劇碼如此眼熟,一如當年舅舅織田信長指示拿下小谷城的情節,只是出演兩齣劇本的她,已經換了截然不同的角色。
也或許她們早就失去感覺了。不管是被擺佈或是自己有意識的選擇,當命運決定以殘酷的方式挑戰你時,假裝麻木可能是能夠存活下去的方法吧!
姉川古戦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