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誌內容禁止轉載或公開使用。欲轉載者請留言詢問。
Copyright belong to the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1.15.2019

2016沒帶錢包的金澤行-1 一天要去兩次兼六園


    事情是這樣的,在即將暫別日本前往化外...呃不對,是花都巴黎前,少女開始對即將暫別的日本文化產生諸多迷戀和遺憾。那是一種很微妙的狀態,你清楚知道自己在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且完全不必要(我連日本的房子都沒退租),但還是硬要強說一下。只是強說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並不是你有堅定的意志就能辦到的,這還需要一些美好而孤獨的環境配合。



    於是就在一個星期四的深夜,一個衝動我訂了夜間巴士和旅館,然後星期五晚上就風塵噗噗噗地前往金澤。從訂票到出發,中間不到二十個小時。當時覺得這種接近一時興起就衝動而行的的旅行是一種浪漫,但追求這種浪漫的結果卻直接導致了我這趟行程中一個不危及人身安全但卻十分驚悚的小悲劇。

    清晨六點,我坐在金澤站前的星巴克裡,正自以為優雅且為有效利用早晨時間而沾沾自喜地邊喝咖啡邊跟媽媽講電話的時候,才發現:我居然沒帶錢包。

    沒帶錢包,沒帶錢,沒帶提款卡,只有一張提不了現金的信用卡。

    噁呵噁呵。







    彼時我在北陸無親無故,只能憑著一股傻氣跟自以為刷卡才是大爺的氣魄在這精緻的小江戶繼續我的行程。

    然後,匆匆成行根本沒有排行程的我,完全不知道要去哪裡。清晨時分旅客服務中心根本沒有開,我只好立刻決定去逛想都不用多想的兼六園。

    但是媽媽,走出溫暖的咖啡店,外面又冷又在下雨。

    我把剩下的現金先買了公車套票,確保了我這兩天在市內的行動能力無虞後,接著跳上開往兼六園的車。下車後要經過一個上坡才會到達兼六園門口,但早上坂上的店家尚未開門,加上外面又下著雨,整個人狼狽不已。

    倒是有一間商店上寫著謝謝台灣,還畫著中華民國黨旗。

    就算知道它就是個黨旗,就算心裡咒罵國民黨十萬八千次,人在海外看到黨期還是要感動到西施捧心。

    我就這樣心濕臉濕身體也濕的走到售票口,發現門票只能用現金或交通卡。

    OK。為了兼六園而把我所剩不多的現金奉獻出去,還算可以。





    兼六園與水戶偕樂園、岡山後樂園並稱日本三大庭園。天正11年(西元1583年)加賀藩的第一任藩主前田利家正式入主金澤,並在由犀川和淺野川挾成的小立野台地上建了自家的菩提寺和祈禱所(註1)。

    鼎鼎大名的金澤城也就建在同一個台地上。

金澤城做為加賀藩代代藩主據守之地,兼六園則為代代藩主遊憩宴會的地方,其位置就座落於面城的斜坡上。我從金澤站坐公車去,就在桂坂口下車。從桂坂口入園,首先會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琴柱燈籠。


    琴柱燈籠幾乎可以說是兼六園的代表,在霞ヶ池畔優雅地點綴著,讓一池水和周邊的綠意瞬時有了焦點。其下隱隱約約的石虎也是遊人尋找的重點樂趣。但本該是一幅靜謐優雅的風景,卻因為天降大雨,天也濛濛池也零亂,更有遊人絡繹不絕各顯繽紛的傘在我的視野中搖曳,實在感覺不出所謂江戶時代代表的林泉迴遊式名園的美感。





    霞ヶ池的另一端還有一樣著名的內橋亭,但我在雨水紛飛中根本無暇賞玩,只想趕快逛完就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躲起來。繞過了取景近江八景而特別栽培的唐崎松以及明治紀念碑,走過曲折的小徑後,一個看似堅固而能遮風避雨的建築物就在小徑的盡頭。

    是石川縣立傳統工藝紀念館。







    傳統工藝紀念館是個有趣的地方,除了介紹石川縣各種有名的地方傳統工藝之外,
也不忘賣一下受到震災之苦的熊本縣的紀念品。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鑲嵌(工藝,在二樓的
展間裡展示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也播放了師傅們如何製作的記錄片。







    回到一樓的最裡側,金箔教室正在開催。其實這個角落的正式名稱是「伝統工芸士による実演・体験」,每週末都會有安排不同的工藝體驗,而我去的那天剛好就是金澤箔的課程,有很多有點年紀的大伯大嬸們坐鎮教學,我也就開心的選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來進行傳統的金箔繪。從一開始選圖的時候就對圖樣的多元化感到驚訝:這只是一個體驗啊居然準備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圖樣。最後想說應景應景就選了兼六園的圖。

    師傅說,這個沒有很簡單喔。

    是的每個圖樣都有幫你準備好難易度的說明。因為金箔真的很薄,打底的時候已經不好黏,要將多於的金箔剝撕下來更是要小心,一不注意就會把應該要留下來的圖樣給一起撕掉。師傅幾乎是看著我的手每秒每秒的說「下手太重」、「下手太輕」、「太快」、「快快快」。在他的「遙控」之下,我總算是沒把琴柱燈籠的腳給掰斷。







    兼六園的築庭可以追溯到加賀藩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延寶四年(西元1676年),綱紀把原來在面向金澤城的坡地上的工程所遷移至城內,並在原址築起蓮池御亭,被認為是兼六園的原型(註2)。經過了寶歷九年(西元1759年)的大火,直到永安三年(西元1774年),第十一代藩主前田治脩重新整建,並建造了夕顏亭和翠瀧;文政五年(西元1822年)第十二代藩主前田齊廣引水入園構築了今天看到園內彎蜒的小川流水,並於園內建起自己的隱居所,竹澤御殿(註2)。

    兼六園的名字,就取於竹澤御殿完成的那年(註2)。

    兼六園一名的起源,通說是齊廣命松平定信命名,而定信從中國的《洛陽名園記》中取了宏大(こうだい)、幽邃(ゆうすい)、人力(じんりょく)、蒼古(そうこ)、水泉(すいせん)、眺(ちょう)望(ぼう)六個特點,認為這個集盡百萬石加賀藩之力而建造的庭園,能兼備六勝,故而命名為「兼六園」。

    關於這個命名起源,近年來似乎又有新學說出現。但不管究竟是誰命名的,回過頭看今天的兼六園,在這11公頃,近2.2~2.4個東京巨蛋大的面積內,確實以各種巧思展現了這六個特點。

  白天的兼六園行程就結束在舟之御亭。說是舟之御亭,其實也只有亭是舟形,亭下幾乎可說是無水的狀況。但走到這裡,天空終於放晴,在模擬舟的空間內凝望窗外終於露臉的陽光,地面還有尚未褪去的水痕,也是別有一番韻味。離開的時候我選了真弓坂離開,剛好跳過了原來的蓮池遺跡的蓮池門口和瓢池一帶沒有逛。





  上面說了「白天的兼六園」。

    其實我本來只打算兼六園就這樣結束了(嚴格說起來我根本沒有任何打算)。但在到訪後意外發現今天晚上好像有點燈活動。對於ライトアップ有莫名執著的我想說晚上也沒地方可去一定要再回來看一下點了燈的兼六園。





  夜間的點燈活動其實主要是隸屬金澤城公園之一的玉泉院丸庭園。


  說起玉泉院丸庭園,其實比起兼六園的歷史要更加悠久。築園的是三代藩主前田利常,之後經過五代綱紀(是的就是剛剛那個蓋了兼六園的傢伙)和十三代的齊泰修整,幾乎是代代藩主都愛用的私人庭園,從三代利常在寬永十一年(西元1634年)建園以來,直至加賀藩廢藩為止,一直都是金澤城主日常休閒的重要場所(註3)。

  
  比起作為宴會用的兼六園,玉泉院的私密性更強。裡面最大的特色是利用了相當的高低差讓庭園內的景觀變得更有層次感,也因此做為夜間點燈的場所來說,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發揮。
  燈主要是打在石垣群上,以不同的顏色搭配音樂的旋律跟節奏做綜合性的演出。音樂我記得蠻古典中國風的,其實已經記不太清楚是精彩還是不精彩,倒是紅藍紫綠黃粉的繽紛色彩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種花冥國美學也蠻喜歡用這些顏色來做夜間點燈,但是種花冥國美學使用這些顏色的時候彩度亮度通常都偏高,所有被燈光照射的東西都變得非常「螢光」。日本在使用這些色彩點燈的時候相對小心,尤其是當點燈主體是有歷史性的建物時,雖然我個人還是不太喜歡這樣的安排,但確實日本人選的燈光的彩度亮度都比較低,色與色之間的距離和出現的頻率也有較多的留白,算是還給燈光與空間本身一個可以對話的空間,不至於讓太過現代的東西遮掩了建築的本體。

某程度來說啦。







      玉泉院、金澤城和兼六園的相對位置其實就是三個點夾出一個三角叉路,而我當晚的行程其實是逛完金澤城後走到玉泉院再繞回兼六園的安排。比起金澤城的典雅、玉泉院丸庭園的多彩,兼六園的點燈其實非常安靜。


      人不少,但大概都被夜色掩埋了,使得你只聞人聲卻不覺得擁擠,大部分的園區都是暗黑一片。相對於白天的喧囂,晚上的遊人安靜許多,連在琴柱燈籠前排隊照相都很冷靜。最響亮的不是說話或嬉鬧,而是踩在石堆地上沙沙的聲音。


    兼六園的夜間點燈的真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卻也是很重點的一部分,包括了早上第一個迎接我的霞ヶ池。

    首先是雨已經停了,使得一切很安靜,連水面也是。因為座落在台地上,即便位於市中心,周圍的高樓和人為光害也干擾不到這裡的沉默。選的光線也跟剛剛玉泉院丸不同,就純粹只是把內橋亭跟琴柱燈籠打亮了而已。

      很好。

  因為太寧靜了,水面連一絲波紋也沒有,除了行人並不討厭的稀疏的腳步聲和快門的聲音外,水中的倒映就這樣沉穩地展現於集客的眼中。

      好像幻影一樣,但又太清晰。太清晰的幻影,讓整個視野變得很奇幻。設計庭園的人究竟是看到了什麼,才在這裡放了一個燈籠呢?池水如鏡,那麼設計者是有意為之的嗎?他想要映照的又是什麼呢?兼六園前身的竹澤御殿,其建造者十二代藩主齊廣在竹澤御殿完成兩年後就去世了,繼任的齊泰(是的就是剛剛也大修了玉泉院丸庭園的那位)拆掉了齊廣的御殿並擴建了霞ヶ池,並增加了更多的小橋流水,理由是為了與原來就有的蓮池亭園相稱(註2)。

    是那一盞琴柱燈籠,穩定了齊泰延展的彎蜒的水文。

    即便細看也覺得好像沒那麼特別的燈籠,仔細一想,從造型到擺放的位置,都非常絕妙。

    一夜寧靜的池水,也非常絕妙。

    齊泰之後,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兼六園大抵成型,一直到明治年間正式開放給大眾參觀為止,兼六園一直優雅地在百萬大名金光閃閃的庇護下,安穩地讓歲歲年年的光影踅過她的臉龐。

      雖然沒帶錢,但金澤最重要的一張臉,我也是好好的看完了。
















註1. 兼六園,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enrokuen/index.html

註2. 兼六園パンフレット,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new/download/panfu/jp_kenrokuen.pdf

註3. 玉泉院丸庭園,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anazawajou/gyokusen-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