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地點是佐原水鄉和成田山。
所謂的這一次,大概是三年前。
佐原對卡西蛙市民來說其實並不算太遙遠。在近年來日本各地都極力推展地域創生的風潮下,佐原也以水鄉之姿躍居各大旅行海報或書籍的版面。特別是每到春夏之交,那小川兩側風情萬種的圖片,就會一連排地佈滿千葉各車站的佈告欄。
海報上推的是小川,但其實流經佐原的是關東流域首屈一指的利根川。一條河可以蘊育一個偉大的城市。佐原雖然離「偉大」可能還有些距離,但它也是早在鎌倉、室町時代,就在国分氏的治理下有條理的進行開發。天正18年(西元1590年),伴隨著矢作城的落成,国分氏的家臣伊能氏有計劃地拓墾農地(註1),並在此建立起興盛的釀酒及醬油產業(註2),為佐原的繁榮墊下基礎。一開始雖是自己自足的經濟體,但戰國時代開始,得到了參加在新宿定期舉行的「六齋市」的許可,開始使佐原的經濟模式產生改變(註3)。再加上水利之便,每年要運往江戶的貢米都在這裡做集散,讓佐原從江戶時代起就成為了繁榮的商業地。
一大早坐巴士從學出發,到了佐原大概也不過就是九點左右。我們先到了一個像是區民中心一樣的地方,裡面剛好在展出女兒節的擺飾。女兒節的日文是お雛祭り,小時候家裡就有一對,但對日本的大戶人家來說,お雛祭り的人偶可不是一對就能了事的。在這裡展出的各色人偶都可以讓參觀者很近距離的觀看(當然不能摸就是了),因此能夠很細微地觀察人偶的衣飾的逢線和材質,甚至是其它擺飾的精緻程度。
在參訪簡介上學到的還有一件事,關東的女兒節人偶関東雛和關西的人偶京雛的擺飾是不一樣的。現在一般可見的大多是關東雛,面對雛形、左邊坐的是男性、右邊則是女性。京雛則是相反,右邊是男性左邊是女性的擺飾。有一說是因為京雛的擺飾位置是依御所的座位做為準則的。那至於關東雛為何不是,我就不知道了。
我們的第一個正式景點是水鄉佐原山車會館,要看的是號稱關東三大山車祭‧佐原祭の大祭的山車。講到山車大部分都還是會想到京都的祇園祭,但我也是參觀了以後才知道佐原的山車祭原來有這麼大的規模,甚至是擁有約300多年歷史的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
佐原山車祭每年舉行兩次,分別是7月10日後的星期五、六、日舉行的「八坂神社祇園祭」,以及以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做為中間日的星期五、六、日所舉行的「諏訪神社秋祭り」(註4)。因為一大早就出門了,其實腦子還是昏沉沉的狀態,但一看到巨大的山車就立刻都醒了!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看山車,以前頂多是透過電視或在Youtube上看山車祭,沒想到自己站到山車旁邊的時候會顯得這麼渺小。佐原的山車一共有24台(夏天10台,秋天14台),各有自己的特色,但重點是它們全部都是4公尺高度以上的大型山車,並且裝飾有大形的人形。
離開了山車文化會館,本來早晨還有點陰陰的天空漸漸晴朗了起來。佐原最人氣的景點,水鄉舟巡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和其它有著水鄉稱號的地方一樣,這一帶過去也是水路遍佈的地域。現在留下的水道面積當然不如從前密集,但還是有一段被特別保留下來。兩岸楊柳夾道,春天走在岸邊雖仍有一點寒意,但卻有無敵的愜意感,十分舒服。
不過既然來了水鄉,不可免俗地還是要坐一下船啦!
我其實已經不太記得具體到底在舟上看到了什麼,因為一行人都是外國學生,笑笑鬧鬧的風景其實很快就過去了。倒是上岸後在一間間的店裡閒逛,各種充滿舊時日本味的醬油店、調味料店、和紙店以及竹製品店等等,讓人記憶深刻。我也毫不猶豫的買了一些料理時會用到的醬料。付錢是心滿意足,開始提著遠足的時候就有點後悔了:媽呀真重!
提到佐原就不能不談到日本第一個進行實測地圖繪製的大師,伊能忠敬。就是他繪制了日本第一張全國地圖《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註5)。此人的一生比起說是「傳奇」,應該更適合用「範本」來形容。
水鄉的行程結束後,我們一行人就前往了介紹伊能忠敬前半生以及他後半生進行全國調查行程的伊能忠敬紀念館。
伊能忠敬原名小關三治郎,是小關家的第三個孩子。18歲時他入贅進在佐原經營釀酒、醬油業、貸款事業及水運的伊能家,並一展他的商業長才,為伊能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註5)。他本人也以好心腸聞名,即便是在狀況不好的時候也願意對困苦之人伸出援手。直到50歲前,伊能忠敬的人生可說是輝煌而成功的。
然而就在他50歲那年,他將家督的位子讓給長子伊能景敬(註5),然後自己前往江戶學習天文觀測。這也種下了他以天體觀側來測量地表距離的靈感。寬政12年(西元1800年),56歲的伊能忠敬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量測之旅:前往北海道及日本的東北地區。
試想。你五十歲了,功成名就,生活穩定。你會願意再挑戰一個前人未曾做過的新事業嗎?我是絕對不會的,躺在家裡休息的時間都嫌不夠長,但伊能忠敬挑戰的不僅是前人未到之領域,甚至是一條非常非常艱辛的道路。
伊能忠敬紀念館裡,可以看到他人生十次的量測之旅的軌跡。第一次去北海道的時候他只帶了兒子、弟子2人和其它5人跟兩頭馬,量測地表距離的方式靠的是人的徒的步幅。根據當時留下來的記錄資料,在邊走邊計算和繪製的情況下,他們每日的移動距離仍有40公里(註7),真是非常驚人的效率。總計這次旅程他們在北海道待了快4個月,回家後再花了三週才將地圖完成。
當時由於北海道是防禦俄羅斯的第一線,因此北海道的地圖對幕府來說變得相當重要(註8)。第一次量測的成果獲得了幕府的重視及認可,隔年忠敬一行人有了幕府的加持,開始了第二次的量測之旅,這一次的目地是伊豆到太平洋北端的尻屋崎間的距離,換言之就是想畫東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地圖。與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二次的量測不再使用人的步幅做為測量工具,而是改用繩子。雖然地理距離並不能說是特別長,但因為海岸線的地形十分複雜,對量測的人員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這次的量測大概花了八個月左右,在身心上都是非常大的挑戰。而透過到此為止的測量數據,並利用江戶深川到野邊地町的距離,忠敬推測出本初子午線的長度約為110.7公里左右,並進而推算出地球周長為四萬公里。這個數據與實際的距離只差了0.1%(註5)。
在此之後,伊能忠敬繼續進行他走遍全國的計劃。第三次的量測是出羽到日本海沿岸、第四次則是東海道、北陸道沿海的量測,終於在文化元年完成了東日本的地圖(註6)。
伊能忠敬紀念館雖然座落在至今已不那繁華的佐原,但裡面的展示內容一點也不含糊,從空間、陳設到展品都有相當的水準。展示內容包括了忠敬量測之旅中所使用的各種量測器具及方法,當然也包括了他那千辛萬苦的旅程中的各種小故事。
東日本地圖在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和其它重臣的認可之下,忠敬被正式登錄為幕臣,並在幕府的正式支持下進行西國海岸和主要街道的調查及繪製(註6)。直至他過世為止,他的全測量日數約有八成是在幕府的正式支持下進行的(註6)。但即便有著幕府的支持,在量測的支出上伊能家仍然投入了大筆的錢財支持。而在地圖量測的旅程中,雖有會配合幕府的當地政府為量測團隊進行支援,但也有充滿警戒心而不願配合的地方政府,因此並不是每次的量測都是一帆風順。這艱辛而漫長、總計十次的量測成果,被製成《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也是日本史上第一個實測的地圖。
文政元年(西元1818年),忠敬在八丁堀的地圖御用所過世,享年73歲。但他過世時地圖尚未完成,因此秘不發喪,由其下門人持續作業,直到三年後的文政4年,才正式完成《大日本沿海輿地全圖》(註6)。總計忠敬人生中十次的量測之旅共走了四萬公里,相當於是繞了地球一圈的距離(註7)。你能不佩服這個五十歲才開始進行新挑戰的男人嗎?
但也許就是因為他很有錢,才能擁有這種勇氣吧。
佐原水鄉的巡禮到此結束,下午的行程我們將前往成田山。而彼時我並不知道,我之
後其實還會再來佐原,並發現佐原可看可玩的,絕對不只山車、水鄉和伊能忠敬而已。
註1.佐原市ってどんな所?
http://www.sawara-cci.or.jp/aruki/japanese/info/info.html
註2.佐原(千葉県)利根川水運で栄えた小江戸の町並み,懐かしい歴史の町並み探訪,
TonTonClub,http://www.tontonclub.com/visit/cityscape/01/
註3.佐原の歴史と文化,佐原町並み交流館,
http://sawara-machinami.com/npo/history
註4.北総の小江戸・水郷の町!佐原のおすすめ観光スポット9選,
https://www.travel.co.jp/guide/matome/568/
註5.伊能忠敬,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8%83%BD%E5%BF%A0%E6%95%AC
註6.伊能忠敬って,伊能忠敬e史料館,
https://www.inopedia.tokyo/01ino/
註7.日本地図を初めて作った人伊能忠敬~その人生と17年に及ぶ過酷な測量とは?
https://shikinobi.com/inoutadataka
註8.あの人の人生を知ろう~伊能忠敬編,
http://kajipon.sakura.ne.jp/kt/tadataka.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