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錢沒帶提款卡,我真心不知道我第二天下午的行程應該怎麼辦。為了維持機動性,總之我就先前往金澤站。就在我在金澤站旅客服務中心左思右想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的時候,我發現了售票機可以使用信用卡。
簡直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想來這是身無分文的我唯一可以做的事了。我立刻買下了當天下午的花嫁のれん的車票,決定去馳名北陸的和倉溫泉泡湯。
和倉溫泉這麼有名,應該總有可以刷卡的地方吧。
悲劇往往都是從一些不著邊際的妄想開始的。這是我想在三年後的今天告訴高雄選民的事。
花嫁のれん有限定的運行日,而且班次也很少,所以我的去程是購買一般的サンターハード,也就是一般有指定席的特急列車。在可以刷卡的車站商店內買好了便當跟金澤百萬石啤酒後,我就自以為萬事俱備地安心下來。
豈知啊豈知。
首先是到了和倉溫泉後,因為沒有錢坐公車,只好找了可以刷卡的計程車(對,要是他不接受刷卡我也不能坐)。目的地是旅遊書上拍得非常文青,除了一片綠以外什麼都看不到的竹林所在地,清林寺。但先坐去青林寺後差點招不到可以刷卡的計程車坐回來,好在最後打電話打了半天終於叫到計程車,坐到了溫泉街發現不知道哪裡有不含住宿只泡湯這種服務的溫泉旅館(就是日文的「日帰り温泉」啦),唯一看起來最親民的和倉溫泉的公共浴池,只收現金。
我只好在公共浴池外的免費露天足湯泡腳。
然後就下雨了。
露天池。下雨。
我決定打道回府,卻發現沒有計程車。於是我研究了一下地圖,走四十分鐘就能到車站。我就走回去了。在一片荒郊中。還好我的車買的蠻晚的,還足夠讓我有時間慢慢走回去,不然我連買的特別列車都搭不上。
以上就是精簡版的我的悲慘行程。但因為回過頭來看還是覺得蠻有趣的,所以讓我回頭來記錄一下幾個值得說明的點。
首先第一個應該是和倉溫泉的名所之一,青林寺。
會想去這個地方是因為在我翻閱各家旅遊雜誌的時候發現和倉溫泉有一個美到不行的竹林,照片看起來超級漂亮,這完全就是一個超級適合「インスタ映え」(放到Instagram上)的景點啊!
雖然Instagram不是重點啦。重點是我覺得它很漂亮這件事。
和倉溫泉已經是七尾線的終點站,鄉下地方當然也不太可能還有什麼電車,因此到青林寺的方式大概就是坐計程車。確實,一如各家旅遊誌告訴你的,從和倉溫泉站坐計程車大概就是五分鐘的時間的程度。
但對一個人旅行來說,一個人坐計程車還是挺花錢的,特別那個時候又還是學生。但我這一趟因為太衰了,覺得因為沒帶錢包什麼都沒看到也太可惜,難得有一個可以用刷卡就能去的景點,還是決定那就閉著眼睛坐計程車刷下去吧。
然後我就去了青林寺。
在車上的時候司機就一直問我為什麼要去那裡。我說竹林很漂亮。司機就跟我說誰跟你說竹林很漂亮的,我就拿書給他看。
然後司機就沉吟半晌。
在那沉默的半晌中司機與我之間流動著一種在我解讀來是名為「恐佈」的氛圍,我想著司機會不會正在盤算一個把這個不知好歹的小女生(?)載走分屍或賣掉的計劃。但後來我理解司機伯伯真的只是單純的擔心這個不知好歹的小女生(?)會失望而已。
總之人家的竹林是竹林,我的竹林...也是竹林啦,但不太綠。
可能和我去的季節有關,又或者是在計程車上自以為被嚇了一圈。走在竹林裡只覺得有種陰森感。我是靈感不太強的人,但還是覺得怕怕的。本來一直走上去的話穿過五百多階就能夠從展望台上眺望七尾灣,可是實在太害怕了走到途中就立刻折返。這對平時一個人山裡來山裡去的我來說實在是很少見的事。
還有一個重點是天氣其實也不是很好,能看到什麼其實也是未知。
青林寺的歷史並沒有特別悠長,明治25年(西元1892年)做為永光寺的別院開院,後來才改寺號為青林寺。青林寺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御鞭殿」,本來是大正天皇還在當皇太子時去北陸玩的時候做為休憩所所使用的建築物,昭和年間移築於此。但當天不知道為什麼(畢竟都五年前的事了)我就沒有進去參觀,大概是沒有開放,或是我又沒有帶錢的緣故吧。
其實這整個地域都被叫做和倉溫泉,但真的有溫泉冒出的地方都在北邊靠海的一帶。和倉溫泉的開湯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據說是當時的人們看到受傷的白鷺在海波間沐浴的樣子,才發現此地的海底有溫泉湧出。
和倉溫泉的總湯是明確的泡湯用設施,我本來想說來這裡就一定可以使用日帰り溫泉,但沒有想到它雖然便宜(成人一人只要四百多日幣),但只收現金。
只好在外面泡連一圓都不用的足湯。
因為哪都去不了只好在足湯殺時間,意外的剛好有寶可夢的道館所以就認真的打怪了一下。腳暖暖的頭冷冷的,意外的不算太不舒適的環境。可惜景色如果能再好一點就好了。
是說和倉溫泉雖然大概是大同年間(西元806年開始)開始湧湯的,但湯元地好像一直有改變(註1)。總湯裡的泡湯設施雖然是要收現金的,但裡面的歷史館是免費的,進去逛一逛可以瞭解一下歷史的變遷(而且這真的是一個歷史很久遠的湯了),也是殺時間的一種方式。
一邊泡湯一邊打寶可夢(是的足湯正中間就是一個補給站)一邊擔心時間。因為我有預感大概又是招不到(可以刷卡的)計程車,於是做好要一路走回車站的心理準備,大概要走半個小時吧?大概是清楚自己是那種會邊走邊到處晃晃的個性,所以我預留了比較寬裕的時間(其實是因為開始下雨了?)。但其實除了靠溫泉的一帶路邊還有可以一望七尾灣的免費足湯「妻恋舟の湯」可以看看玩玩之外,越靠近車站一帶就只是普通的國道而已,一邊走真的是一邊覺得很感慨,覺得自己到底沒錢跑來這裡幹嘛?當天海浪又很大,快到車站的時候還開始下雨,要說狼狽那還真是有一點。
但我還是有去泡一下「妻恋舟の湯」的湯唷!不然就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來幹什麼了!
最後一個可記述的點就是我特地買了車票的列車,「花嫁のれん」(花嫁暖簾)。
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地移動到了七尾線的終點站,然後在和倉溫泉亂走的時候還一直很認真地確認時間,就是因為一天來回各兩班的列車,又是指定席,真的不容錯過。除了一般的交通費以外,火車的指定席大人要再加1390日圓。嚴格說起來其實並不太貴。
為什麼要叫「花嫁暖簾」呢?
花嫁暖簾是加賀藩獨有的習慣。當新嫁娘進門的時候,會在佛間上掛上暖簾。「花嫁暖簾」的車名就是取自這個這個典故,因此車子整體的設計也都走向這種喜氣洋洋又充滿傳統女性的象徵裝飾。首先是車身的設計主軸是以和風為主,但為了搭配列車的名字,車身是非常喜氣的紅為主體,配上墨色系的飾紋,外加一些不經意的金色流線,既符合新娘喜氣的印象,同時又巧妙地結合了北陸的傳統工藝輪島塗和加賀友禪的意象(註2)。
其中一號車是半個室車廂,一共有八個半個室,分別以「桜梅の間」、「撫子の間」、「扇絵の間」、「鉄線の間」、「菊の間」、「笹の間」、「錦秋の間」、「青の間」為主題。每個半個室之間以欄杆的方式隔開,一方面區隔出自己的空間,一方面並沒有阻斷車廂內視野的延伸,並且也透過錯落的欄杆配置讓視線被動地流動,更加深了車廂設計者想要在車廂內展現如庭園流水的意象。
特別是一號車入口客室側的壁面,金光閃閃的基底上嵌了生動且繽紛的花草紋飾,是由金澤的金箔工藝的代表「箔一」施工製作,展現了金澤400年歷史的金箔工藝的傳統(註2)。
嗯,只能說廁所裡面也是北陸風滿滿。雖然廁所內的牆壁不是金黃色的,但廁所入口就在那金光閃閃的牆之後,只能說不愧是黃金之地。
從金澤坐車回東京的路上,雖然累,又覺得我能在離開日本前好好走一趟金澤其實也好,算是完成了好好體驗再告別的儀式感。
在這趟金澤行結束之後,我就收拾行李去了歐洲了。
當時也沒想到我其實之後還有機會再跑來金澤玩。
不過第二次再去金澤之前,我很認真的檢查自己有沒有帶錢包了。真的。
註1.和倉溫泉總湯,http://www.wakura.co.jp/history.html
註2.花嫁のれん,JRおでかけネット,
https://www.jr-odekake.net/railroad/kankoutrain/area_hokuriku/hanayomeno
r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